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作者:张玉龙 文章来源:大众网 浏览次数:90更新时间:2019年04月18日 10:41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的重任,是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课程,并鞭辟入里地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些重要论断,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思想对标、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阐释好信仰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不断推进教师群体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华,科学传递信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是当前亟需做好的重要课题。

一、坚定信仰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立身之本

信仰,作为内在的精神标靶,引导着个体追求职业意义、人生价值。信仰决定个人某种观念或理念转化为具体行为,并贯彻始终,矢志不渝,为之奋斗和奉献终身。信仰,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是坚定其对职业及相关生活方式的执着认同,为他们提供强大力量,支持他们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拒绝各种诱惑。信仰,引导高校教师将生命的所有力量集中在人生理想和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不断走向职业的高处和深处。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传道者”,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其明道信道的核心,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信仰就是生命。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一信仰,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为一体,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类良知。这种信仰能够给人以睿智和坚毅、高尚和文明,使之成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顶天立地的人。

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底线。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思政课老师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其信仰和价值取向会潜移默化、入木三分地感染着学生,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能从政治高度看问题,看得清大风大浪,讲得清大是大非。

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本色。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生涯的基本要义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魅力。只有“政治强”,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情怀深”,满怀爱国爱民爱党深情,教书育人才能定位在立德树人上,定位在为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学生成长成才上;只有“政治强”,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魅力足”,把马克思主义化为自己精神底色的人,散发出的是真理魅力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教化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政治强”,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善担当”,科学信仰提升人生境界和气象,明是非,有底气,敢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勇于同歪风邪气做坚决斗争。

二、彻悟信仰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必备素质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彻悟信仰,强调的是在“真信”基础上的“真懂”,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也是讲好高校思政课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丰赡,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育人者必须先受教育,练好内功,学深悟透,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弄懂弄清其思想要义,切实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一是要从历史的角度悟透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科学真理的实质。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和封建主义的腐朽压迫下,中华民族的灾难一步步加深。为了救亡图存,各方势力纷纷登台亮相,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大革命等等,均以失败而告终,最后是中国共产党走到了舞台的中央,肩负起了历史和民族的重任,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个诞生之初仅有十几个人,没有任何背景、资历和光环的政党,这个一路面临围追堵截、凶残绞杀的命途多舛的政党,靠什么一步步壮大?靠什么争取到最后胜利?答案毋庸置疑,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反抗压迫、反抗侵略、反抗独裁的胜利,把新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步步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砥砺奋进。实践证明,马克思之前的历史,都通向马克思;马克思之后的历史,都是从马克思重新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基于对社会发展与人类终极命运的思考和追索给人们以“明亮的阳光照耀”。这一时代的科学真理已经使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作为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指引当代中国实现新的伟大社会革命。每一个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应该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生活习惯、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信仰、淬炼思想、指导实践,用原理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

二是要从实践的角度悟透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本性,这不仅表现在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觉地把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还表现在它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人类精神的精华”与其实践性统一起来,去解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去讲清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行得通,回答为什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不仅有着坚定崇高的信仰,而且有着真抓实干的本领,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遵照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干出来的一条人间正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复兴之路上,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与任何企图打断或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三是要从开放的角度悟透马克思主义永葆理论活力的秘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其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从来没有终结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是面对实践、面向未来的,是不断发展和探索的思想,所以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展现出勃勃生气,也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不会因为马克思的去世而停止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勇于接受来自不同理论、时代和实践对该理论的批评与裁判,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思路和眼光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通过自我批判和自我革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变革和创新。在过去,马克思主义挽救了社会主义,改变了世界主义的面貌和形象。当前正在用发展的视角、创新的态度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未来鲜活丰富的中国实践必将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时刻立足时代前沿、永葆理论活力,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三、传递信仰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

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年学生澄清思想困惑,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为他们的一生成长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的责任。年轻学子受生理勃发、成长经历单一和社会经验少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冲动,辨别真伪的能力不强,如果不引导其建立健康科学的信仰,那么就容易被不良思想蛊惑。帮助大学学生建立科学信仰,是国家、民族和时代赋予思政课乃至全体教师义不容辞、任重道远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个过程,就要求思政课教师结合当代学生特点,务实创新,主动作为,真正发挥思政课育人实效。

一是要遵循教学规律,增强学生的“获得感”。高校学生不愿学习甚至乖忤抵触马克思主义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语言干枯乏味、内容晦涩难懂,再加之部分教师方法不当、强行灌输,引发了逆反情绪。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中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突破当前思政课教学瓶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结合教学实际把握教学规律,运用诙谐易懂的语言、经典有趣的案例,将思政课讲“活”,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辩证的思维方式融合到一起,深刻剖析新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困惑和观念迷茫,将思政课讲“透”。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疏导、合理引导学生的精神塑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发学生真正获得健康的、科学的、理性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对错误言论思潮“敢于亮剑”。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汹涌澎湃,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捷,但这海量信息却良莠不齐、甚至黑白颠倒。尤其是在互联网上,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甚嚣尘上,年轻学生容易受到蒙蔽和侵蚀,思政课教师必须有理有力有节地进行坚决驳斥,针锋相对、除恶务尽,有效的帮助广大学生正本清源、去伪存真,保持理论上的明白、政治上的清醒、信仰上的坚定。

三是要践行言传身教,做德正学高的“真君子”。“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领路人,不仅要在思想上坚定马克思主义,更要在行为上践行马克思主义,切实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条基本原则”,即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在教育前先对自己教育、塑造前先塑造自己。陶行知先生有言,“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之师表的地步”,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就应坚决杜绝做“两面人”,只有真正做到以身作则,才能够理直气壮、真情实感地正确引导学生的精神信仰。

新时代的思政课建设关键在教师也必须在教师,只有思政课教师使命感、责任感、信念感的发自内心,才会有教学实践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自然而然,才会有学生理论学习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的水到渠成。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像守护生命那样守护我们的信仰,像保卫生命那样保护我们的信仰,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火炬生生不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