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思政  医本课堂-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作者:王 玮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100更新时间:2020年05月21日 18:00

5月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文卿副教授在教学科研楼A1002智慧教室为全校教师做了一场关于“特殊抗疫时期,抗疫精神如何融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堂教学”的优秀案例经验交流会。她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与组织、教学设计、学习评价、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述,向大家讲述如何将抗疫这本实践之书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素材,坚定战胜疫情信心,实现思政小课堂与抗疫大课堂同频共振,潜移默化的将抗疫精神与思政育人结合起来。

医本课堂 医学生使命与抗疫精神相融合

“医本课堂”的理念,作为滨医马院的特色与名片,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已经获得了初步成效,获得了师生的认可。疫情期间,刘文卿老师将“医本课堂”理念恰如其分的运用到思政课堂实践中去。通过举例《国语》中提出的“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结合抗疫中的医护人员事迹,让学生认识到,医道与治国之道是相通的,学习医学与学习国家治理之道是与自己休戚相关的。

医学院校是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的特殊战场,与医学生一起读懂抗疫故事,将抗疫这本书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人素材,要让学生意识到抗疫精神不光要在抗击疫情期间提倡,疫情过后也要成为融入中华民族血液的重要分子。如果说医学生是未来战场上的预备役和后备军,那么思政课教学则是高校疫情防控的重要战线。

根源先行 讲清基本问题与实现体系转化

刘文卿老师讲述思政课一般采用的是“根源先行”的原则,即从根源上把问题讲清楚之后,再从更宽广的视野结合现实例子将问题讲实讲透。这种打破课本顺序,以学生的需要为基本点,打破“唯教材”的僵化模式,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转化的教学框架和思路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容易带动师生互动,课堂讲述变得灵活而有趣。

六个“讲清楚” 思政育人多维元素与探索融入点结合

结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本中制度优势为例,刘文卿老师详细总结了六个“讲清楚”:一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赢得防疫抗疫阻击战胜利的强大保障;二是讲清楚我们的制度怎样经受住了大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赢得防疫抗疫阻击战胜利的强大保障;三是讲清楚战疫事实给制度优势做了注释和说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最大的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四是讲清楚战役中彰显的中国力量;五是讲清楚这场战役中显现的中国精神;六是讲清楚这场战役彰显出的中国的大国担当。而针对每一条又是如何揣摩它的切入点,揣摩它的讲授方式,揣摩怎样讲授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产生共鸣等方面,刘文卿老师都一一跟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上课思路和框架,让大家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思政课如何坚持内容为王,多维发掘抗疫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探索融入点。

通过交流,参会老师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维度的思政课教学交流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院将继续不断探索和总结思政课教学新方法和成熟模式,把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