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我院思政课教学工作

 

作者: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46更新时间:2020年06月04日 10:41

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我院采用专题施教、案例教学和“多元供给”等形式,让思政课“活起来”

“激发医学生使命与担当,让青春梦想与家国情怀共振……”这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学生史歌和他的团队展示的微电影“青春飞扬,成就梦想”的主题词。他们将“关爱病人、尊重生命、职业操守、使命担当”等内容融入到影片当中,展现了医学生的光荣与梦想。之后同学们围绕影片展开讨论,发表各自对问题的看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生互动深入融洽。

“在我的印象中,思政课往往与“刻板”“灌输”“死记硬背”联系在一起,没想到这么有滋有味,不仅活泼、新颖、有趣,而且有高度有深度。现在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医学生,救死扶伤、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级护理专业学生苗亚琪如是说。

近年来,滨州医学院为了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活起来”,把出自《国语·晋语八》秦国名医医和之语的“上医医国”为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着力打造“上医课堂”,在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母版的基础上,创新适合医学院学生的“新版”思政课。

专题施教,让思政课“活起来”

在教学中,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望闻问切”,聚焦医道与治道,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精准设计研究,重新整合课堂教学内容,打造以医为本的思政课堂。

“医学梦与中国梦如何同频共振?如何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之基?健康中国梦中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是什么?全民健康如何助力全民小康?面对疫情我们能做什么?”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讲教师吕振波的课堂上,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经过分析提炼,使课程形成了系统化教学专题。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玉龙说,“‘上医医国’理念是与新时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正是这种契合,明确了医学院校不仅是培养具有扎实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的医学生,更是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勇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案例讨论,让思政课“活起来”

如何践行白衣天使使命抗击疫情?如何透过疫情看中国精神?……刘文卿老师在讲述战“疫”期间所彰显出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时,结合滨医附院援鄂队员陈贞敏和患者之间的感人故事,一下子就提起了很多学生的兴趣,在以“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的讨论中,学生在课堂上抢着发言。

“老师讲的身边感人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和情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民抗疫是最真实的案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面前,我们要跟随国家的脚步,用思政理论武装自己,为打赢这场攻坚战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2018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牛英林同学在上完课后写下了这段话。

如何使思政课由枯燥变活泼,由刻板变生动?刘文卿老师将“身边故事”、“案例讨论”等有效教育形式引入思政课教学,增强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多元供给,让思政课“活起来”

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于新雨同学没有想到自己在校的第一个比赛荣誉证书竟然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获得的。他的《青春中国梦,赤诚医者心》在“习典汉韵,平语近人”思想政治实践之经典阅读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为了写好这篇读书报告,我在图书馆看了很多书籍和期刊,还找了很多相关数据。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医学梦和中国梦,可以说受益匪浅。”这是于新雨的内心感受,也是许许多多参加概论课实践教学同学们的切身感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其他思政课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一样——学生对抽象的内容缺乏兴趣。我们希望尝试把思政课通过各种实践形式激活思政元素,使枯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变得生动形象,以此减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疏离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吕振波说。

在实践教学活动环节,该校引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个别采访等形式,深刻了解医德模范人物的突出事迹,撰写调研报告;组织学生在学习钟南山、李兰娟、李文亮以及学校附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模范人物事迹的基础上,拍摄抗击新冠肺炎题材的微电影,宣传弘扬崇高的医德医风,助力医学道德与医学人文教育。他们还成立大学生时政宣讲团,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主题,利用假期走进基层宣讲,送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万家,着力打通师生群众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的“最后一公里”,做好党的理论宣传教育的“扩音器”。

思政课多元多样的实践教学改革,激活了原本枯燥的课堂。一时间,医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热情高涨,校园内原有的演讲协会、辩论小组纷纷转型,聚焦理论学习、政策把握、活化吸收、阐释传播。

“没想到概论课这么有趣有料,把上医精神融入到课堂中,无形中增强了“大爱”精神,提升了对“中国担当”的自豪感。”2018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李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