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机关第一党总支第六党支部赴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复兴村,开展“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走进乡村振兴最前线”主题党日活动,实地学习富民强村 “新时代愚公精神”,重温初心使命。校党委副书记李文喜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活动。校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玉龙主持党日活动。
用“干”铸就美丽乡村。七月的亭口镇群峦叠翠,满山遍野的果林郁郁葱葱。走进衣家村史馆,全体党员集中观看中共烟台市委组织部栖霞市委组织部联合拍摄的《衣家村的路》专题片,深刻领会了衣家村“宁可干穷了,也不等穷了”的朴素奋斗誓言,鲜活感知了衣家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衣家精神”。党支部立身迎战这缺水、缺路、缺人的百年挑战,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开山修路、引水灌溉,创新实践出“劳动力+劳动力”相结合的“工票制”,走出了一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光明大道。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党建就是生产力,抓好党建添活力”的标语随处可见,党支部带领群众拔穷根、谋致富,将大山深处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高高将党旗飘扬在乡村振兴的最前线。面对一件件稀有物品、一张张珍贵图片、一份份文献资料、党员同志不时驻足凝视,接受思想洗礼,重温初心和使命,纷纷被衣家精神所震撼。
用“情”助力乡村振兴。鲜红的党旗在飘扬,铁铮的誓言响彻青山。“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全体党员同志站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石碑前,右手握拳,高举耳侧,面向党旗集体重温入党誓词。一条蜿蜒平坦的水泥路,一头连接着亭口镇,一头指引着老百姓的致富路。2017年,在衣家村党支部带领下,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组成平均年龄近70岁、以妇女为主的“修路大军”,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红旗渠精神”,在群山中修筑了一条长5.5公里、宽5米的环山路,铺设了20多公里的滴灌管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了路,蓄上水,老百姓日子就有了奔头。在现代化科技大棚,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的木耳挂满菌棒,省派乡村振兴驻栖霞亭口服务队队长、省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局政委孙华向党员同志们介绍,“它在木耳界可有‘白富美’之称,不仅晶莹剔透、口感清脆,营养价值也极高,是当之无愧的纯绿色食品,在亭口镇衣家村依托玉木耳大棚和藏香猪养殖项目,每年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村民就业,每人年均增收一万余元。脱贫攻坚冲刺,乡村振兴接棒,我们有信心!”全体党员同志实地采摘玉木耳,了解村民致富路,被服务队干事创业的精神所鼓舞。
用“心”留住最美乡愁。走进亭口镇复兴村,空气中满是浓郁的花香,宽阔硬化的村主路干净整洁,白色的栅栏掩映在红花绿树间,远处的一组“美丽乡村·美丽庭院——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景观小品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在复兴村,全面开展绿化亮化工程,利用街道两侧及村民房前屋后闲置用地栽植各类观赏花卉及经济树木,围池种莲、鱼翔浅底,四面荷花三面柳、三季有花四季青;精心打造“天然氧吧”,在山上规划建设4处观景台、休息亭,目前山顶休闲公园已经建成,松涛之下、圆桌石凳,可聊天可饮茶,亦可信步峰顶、一览群峰在复兴村。全体党员同志参观民宿食堂及山顶公园,对于如此好的绿化环境拍手称赞,感谢当地老百姓留下的“最美乡愁”。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党员们备受震撼、精神振奋,更加激发了党员教师们立足岗位、务实担当、干事创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听‘新鲜’的经验,让我们把课堂搬到了乡村振兴最前线”李文喜说,“我们今天走进乡村振兴示范区,收获很大。省派乡村振兴驻栖霞亭口服务队扛起责任和担子,架起‘桥梁’和‘纽带’,找准落脚点激活原动力,联络项目、筹集资金,为乡村振兴建设聚集合力,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领悟。今后我们医学院校要一如既往发挥好自身优势,为老百姓搭建教育健康之桥,践行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助力‘健康中国’‘健康山东’,助力乡村振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滨医力量。”
张玉龙表示: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为思政课教学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生动的素材。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本次主题党日让广大党员教师深入脱贫农村一线,深刻感受基层党支部及省脱贫服务队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真正读懂了党员干部责任与担当的境界、大局与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