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在办公楼804室举行了新学期第1次集体备课会,会议由马院院长卜建华主持,学院相关领导及全体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参与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盖逸馨教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如何上好新时代形势政策课”的专题辅导报告。报告中,盖院长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剖析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独特挑战。她指出,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快速变化,学生对于时事热点的理解和把握愈发关键,这要求教师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紧密关注现实动态,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以生动、鲜活的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从而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以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在教学方法层面,盖院长分享了多种创新举措。比如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设计课程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讨论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资源,如新闻视频、数据图表等,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发布预习资料、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她强调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积极参与各类培训研讨活动,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体系,打造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的形势与政策课堂。
专题辅导报告结束后,参会老师围绕“特朗普2.0背景下的中美关系”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具体讨论。老师们纷纷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对时政的观察分析,各抒己见。胡玉宁老师认为,特朗普再次上台后,美国在贸易、科技、外交等多个领域对中国的政策走向复杂多变,教师们需要全面梳理中美关系的历史脉络,从不同阶段的事件和政策变化中提炼关键节点,帮助学生清晰认识两国关系演变的深层逻辑;刘军鹏老师提出应重点关注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态势,如人工智能、5G通信等前沿技术的博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如何在自主创新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杨秀红指出人文交流、国际舆论场等方面也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中美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国际舞台上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
在讨论过程中,刘健康老师、王玮老师、陈晓丽老师、徐焕芳老师、吴琳琳老师、曹锡山老师等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美关系中的分歧与合作,避免偏激观点的形成;怎样将中美关系的宏观分析与学生日常生活、职业规划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代入感等。大家通过思维的碰撞,进一步拓宽了教学思路,明确了在中美关系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为后续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马院院长卜建华对本次集体备课会进行了全面总结。卜院长肯定了此次会议的丰硕成果,指出通过专家的辅导和教师们的集体研讨,大家对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中美关系这一关键教学内容上也达成诸多共识。他强调,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学生解读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教师们要以此次集体备课为契机,持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提升,将会议精神切实转化为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行动,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同时,卜院长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展望,希望全体教师能够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团队优势,进一步推动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迈上新台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力量。
此次集体备课会的成功举办,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工作开了好头,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将不断提升,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